|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集美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哈尔滨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网络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73/560(本科批) | 557/551(本科批) |
| 网络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48/546(本科批) | 557/551(本科批) |
| 网络工程 | 2020 | 理科 | 568/545(本科批) | 526/524(本科批) |
| 网络工程 | 2020 | 理科 | 551/544(本科批) | 526/524(本科批) |
| 网络工程 | 2019 | 理科 | -/527(本科一批) | -/489(本科二批) |
| 网络工程 | 2019 | 理科 | -/500(本科一批) | -/489(本科二批) |
| 网络工程 | 2018 | 理科 | -/523(本科一批) | -/482(本科二批) |
| 网络工程 | 2018 | 理科 | -/514(本科一批) | -/482(本科二批) |
| 网络工程 | 2017 | 理科 | -/476(本科一批) | -/423(本科二批) |
| 网络工程 | 2017 | 理科 | -/466(本科一批) | -/423(本科二批) |
网络工程专业开办于2007年,2008年9月开始了对首批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工作;现为省级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的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培养标准与毕业要求
本专业需具备专业所需数学与其他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专业所需掌握的理论与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 网络规划与系统集成:高级网络技术、无线网技术、接入网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接入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设备的配置。
2. 网络管理与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系统运维、脚本语言技术、Linux系统管理,常用数据库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攻防技术、Windows与Linux服务器维护、Web安全。
3. 网络应用开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Web编程技术、软件工程、TCP/IP协议分析与开发、人工智能、嵌入式。
本专业方向学生在基本掌握这三大类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后,还应在其中至少两个方向有所专长。比如在1、2方向,或者2、3方向。
本专业方向学生通过本科学习与校园活动,应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专业应在课程考核、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设计与改进,以期达到培养效果。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要求如下:
1.掌握扎实的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物理学知识,能够将上述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掌握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能够针对复杂网络工程应用需求,设计、规划与实施相适应的基础网络系统。
5.能够针对复杂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安全与管理问题,利用网络管理、系统运维、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法规的知识,为企业设计出完整的安全与运维保障方案。
6.掌握大型网络应用系统中,系统设计、相关软件、硬件设计与开发知识,并全面理解复杂系统的设计需求、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具有相应实践能力。
7.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涉及的多个要素,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完善解决方案。
8.具备正确的政治立场、观点;具有诚实、勤奋、勇于创新的精神;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规范;具有职业和社会责任感。
9.在团队中,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有效乃至重要作用;具备在涉及多学科的团队合作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运用外语的能力;具备阅读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2.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通信原理、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管理、数据库、操作系统、Linux系统管理、软件工程、TCP/IP协议分析与编程、网络信息安全、Web编程技术、系统集成。
四、学制与学位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最低毕业学分规定
自2016年新生开始,最低完成175学分。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福建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 网络工程(面向厦门) | 546 | ||||
| 广西 | 网络工程(546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0 |
| 河南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9 |
| 江西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5 |
| 安徽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6 |
| 河北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4 |
| 四川 | 网络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8 |
| 重庆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广东 | 网络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3 |
| 湖南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 河南 | 网络工程(校本部)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3 |
| 山东 | 网络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68 |
| 江西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8 |
| 福建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1 |
| 安徽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1 |
| 浙江 | 网络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9 |
| 江苏 | 网络工程(在校本部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 上海 | 网络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12 |
| 吉林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90 |
| 河北 | 网络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天津 | 网络工程(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0 |
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
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
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85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000多人,研究生23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10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部级人才177人次。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
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全球10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创新性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已完成首届非洲(安哥拉)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毕业生就业情况请咨询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电话:0592-6180536。
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良好,就业率稳中有升(96.2%、96.3%、96.4%),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
哈尔滨理工大学由原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和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而成,1998年划转黑龙江省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建校70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龙江沃土,深耕机电行业,矢志艰苦奋斗,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劲、办学特色鲜明的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是省属规模最大的理工科大学,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黑龙江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于2003年被教育部授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08年,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中被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水平大学之一;同年,获批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2011年,入选首批“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同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5年,成为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2018年,入选黑龙江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0年,入选黑龙江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2021年,“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
学校共有4个办学区,其中在哈尔滨市有西、南、东3个办学区,在山东省荣成市设有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校总占地面积163.2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面积98.3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67.1万册,电子图书243.3万册,电子期刊59823册。
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专任教师168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青年学者15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省级青年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19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3000余人。
学校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20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有8个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9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布局5个、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5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全国前20%~30%);电气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
学校现有2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其中有“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切削及刀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电气装备制造与智能运行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部委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7个;有“黑龙江省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先进加工技术及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复杂智能系统与集成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石墨-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20个。主办有《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科技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4种公开发行学术期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3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86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226项。累计科研到款4.44亿元;获科研奖励102项;授权发明专利1063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408篇,其中高水平学术论文2091篇。
学校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不断拓宽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渠道,现已与欧洲、美洲和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70余所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及合作科学研究等实质性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70多年来,哈尔滨理工大学培养了以院士、将军、企业家、工程技术领军人才为代表的20多万优秀校友,被誉为“现代工程师的摇篮”和电线电缆行业的“黄埔军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发扬优良传统,聚力内涵建设,加快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能力,向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建设目标不断前进,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进入信息技术产业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设备制造企业网络运营公司网络软件开发公司政府机关大专院校军事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研究应用设计实施维护管理以及教学等技术工作还可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答案来源于2021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

二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字电路及逻辑网络数据库系统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工程服务器高级管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通信原理网络设备程序设计网络规划与综合布线网络协议开发网络管理信息存储与管理技术无线传感网答案来源于2021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本专业建立于2004年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集群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国防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不断自我完善基础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扎实具备较强的网络工程专业能力能够在互联网通信等相关行业从事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及数据通信等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