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21 | 理科 | -/206(专科批)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21 | 文科 | -/231(专科批)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20 | 理科 | -/219(专科批)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20 | 文科 | -/156(专科批)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19 | 理科 | -/150(专科批) | /() |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2019 | 文科 | -/160(专科批) | /()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新能源汽车 发动机、底盘、电气和电力驱动以及车身的构造、原理、装调和维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新能 源汽车生产服务、技术服务和运输服务能力,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装配、调整、检测、维修、 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试验与试制、装配与 调整、检测与维修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3.具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和电力驱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能力;
4.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
5.具备新能源汽车的试制与生产装配技能,并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正确拆装与部件更换:
6.掌握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知识;
7.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基本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汽车电器 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及检修、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 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新能源汽车各系统拆装、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实训。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售后服务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车辆工程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新能源汽车 发动机、底盘、电气和电力驱动以及车身的构造、原理、装调和维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新能 源汽车生产服务、技术服务和运输服务能力,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装配、调整、检测、维修、 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及售后服务等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试验与试制、装配与 调整、检测与维修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客户意识;
3.具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和电力驱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能力;
4.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
5.具备新能源汽车的试制与生产装配技能,并能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正确拆装与部件更换:
6.掌握专业必需的机械、电工电子、电力电子等技术知识;
7.掌握新能源汽车构造原理和维修诊断基本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控制原理与技术应用、汽车电器 与辅助电子系统技术及检修、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及检修、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驱动电机 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新能源汽车各系统拆装、新能源汽车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等实训。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售后服务等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运用与维修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车辆工程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A段 | 普通类 | 182 |
| 文科 | 253 | ||||
| 吉林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0 |
| 文科 | 207 | ||||
| 内蒙古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3 |
| 河北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5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一所集理工、经贸、旅游、艺术为一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先后获得全国第三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国家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西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平安校园等荣誉,并先后在全国、省各项职业能力大赛、大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荣获团体一等奖20次、个人一等奖38人次。
学院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东临路新东城教育园区内,距省会南昌市100公里。学院占地面积941亩,建筑面积26万㎡, 现有在校学生11000余人,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97人,其中正教授2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143人。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分院、艺术分院、学前教育分院、经济管理分院、旅游分院、信息工程分院、汽车工程分院、继续教育分院等8个二级分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机器人、3D打印、航空铁路乘务、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建筑智能化工程、学前教育等26个专业。拥有培训中心、学术报告厅、演奏厅、艺术中心、非遗大师工作室、建筑智能化实训中心、现代服务综合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汽车综合实训中心、茶艺实训室等各类专业教学实训、实验场所共42个。
学院秉承“砥砺精业品质,培育大国工匠”的办学理念、“明德尚能、笃实创新”的校训以及“立足高新区,服务抚州市”的办学定位,紧密对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科研等领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实行政校企合作、定单培养办学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在本市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50余个。同时,学院不断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在校内建立了抚州市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黎川油画产业基地通力合作,并在资溪县建立了写生采风基地,与市文旅局、文昌里等合作,开设导游班。 悠悠抚河,才子之乡。植根于这方圣土的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向着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目标迈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简称为“生态学院”),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特色的省级骨干高职建设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骨干专业建设院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园林类、环保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组建的生态环保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创建于1953年9月,其前身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所属的“东北森林工业实验学校”,之后两度与东北林学院(现为东北林业大学)合并,曾更名为“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黑龙江林学院”,2004年4月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迄今为止,学校经历了67年的办学历史,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在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籍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林草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中国龙江森工集团的表彰奖励,曾获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已为林业及生态建设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8万余名,学院被誉为“绿色人才的摇篮”和“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坐落于被誉为“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的北方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总占地面积69.26万平方米,其中校园占地面积23.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67万平方米。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10余个,其中校内有园林、环保、药物、物流、汽车、酒店、电商、航空服务、无人机、大数据、建筑装饰等先进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和各专业实验室,图书馆、艺体楼、运动场、学生公寓、食堂、浴池、综合楼等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生态气息浓厚,人文关怀突出,办学条件优越,办学实力雄厚。
学校依据发展定位,现开设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工程技术、智能装备、信息工程、经济管理、现代服务等7大类40多个专业,在校生6500多名,主要突出“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绿色食品、林药开发、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低碳节能、绿色产业”等生态特色专业,服务于龙江、东北乃至全国林业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经形成了以生态环境类专业为特色,以应用技术、经济管理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补充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务教师105名,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41.50% ,高于国家示范(骨干)院校8.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平均水平(20%)2倍多;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3.24% ,高于国家骨干及省示范院校水平(61.93%);双师素质教师20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9.84% 。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省(部)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新秀、省级教学能手、知名专家学者30多人;有园林技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省级教学团队2个,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黑龙江省高水平骨干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1个,黑龙江省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8个,黑龙江省卓越农业人才培养项目重点建设专业2个,黑龙江省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黑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园林类、环保类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创新就业创业工作理念和思路,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创业”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大力开展校企(校、政)合作和订单培养,与多家企业(学校)实施“订单式”培养,建立生源基地和就业基地,探索“招工招生同步进行、校企协同育人和高质量精准就业”和“2+3”“3+3”“3+2”中高职连读(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千方百计地帮助毕业生就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连续多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茅。2018年全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0.35%, 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39% ,比全省高出4个百分点;2019年我校核定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93%。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得到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及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领导的好评,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涉林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被评为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办学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发展战略,立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森工绿色生态产业发展、龙江及东北全面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价值追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双高”为目标, 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强管理、转机制、树品牌、上质量、创特色、增实力、惠民生、促和谐、争一流,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独立自主建设“省内一流、行业知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为未来创建“行业一流、国内知名、实力较强、特色鲜明”的生态环保类国家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生态环保类高职院校。
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院办学和发展的生命线。学院党委、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和开拓就业市场,强化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85.42%,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十四位;2011年学院经核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7.60%,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教育厅学生处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1、领导重视,健全就业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就业工作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全力帮助学生成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院系两级就业管理体制。学院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且独立设置学院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就业指导处,主要负责对全院就业工作的组织、管理、检查、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站长的就业指导站,并配备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主抓系学生和就业工作,全面负责本系毕业生的学生及就业工作。全院就业工作机构健全,形成以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以就业指导处为职能部门,以各系为就业工作主体的科学、完善、高效的就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招生、人才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2、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实行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为了更好地发挥院、处、系就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完成学院确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学院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奖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院、系就业管理部门及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确定年度就业目标并下达到就业指导处和各系。根据每年的全院各系各专业毕业生情况和就业形势,确定学院和各系就业工作目标,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在全院就业工作会议上将确定的学院和各系年度就业工作目标,分别下达到就业指导处和各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将完成就业目标的时间、所需经费及条件保障和奖励标准等项目内容一并明确下达。
其次,抓好就业目标的落实。我院的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本着“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原则,从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到就业指导处处长、各系主任及就业工作人员均对就业工作目标完成负有责任。由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就业目标责任制得到了很好的推进和落实。
再次,抓好就业目标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毕业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在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采取学院、就业指导处和系就业指导站“三级”监控办法。学院根据就业工作目标落实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学院就业工作,推进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处安排落实就业工作,落实处内就业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各系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的统计、检查、协调、控制和宏观管理,对促进全院就业工作目标实现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各系就业指导站根据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和目标要求,详细安排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任务和指标落实到毕业班辅导员、教研室主任或专业教师,力保本系就业工作目标的完成。
最后,抓好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实施情况的考核和总结,兑现就业奖惩办法,落实“四到人”(制度到人、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奖励到人)工作机制。此外,实行系(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就业经费等与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挂钩,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跟踪调查和考核,形成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的办学格局。
3、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有效的实习就业基地,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创建顶岗实习及就业基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实施毕业生有效就业的关键。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由主管院领导带队,率就业指导处、各系负责人先后几次赴浙江临海、台州、温州、宁波、杭州,江苏苏州、昆山及花侨开发区,大连、北京、上海、河北等地考察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与浙江临海市人才交流中心、昆山花侨国际商务城组织人事局及有关企业、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宝盛酒店、北京世纪集团下属世纪金源大饭店、世纪华侨饭店、世纪香山饭店、安博集团、河北香河家具城、双叶家具集团、河南防腐集团北京分公司、伟创力(苏州)电子、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哈肉联集团、元申广电、哈尔滨渔业集团、黑龙江森工集团阿城木业园区等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基地,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采取“请进来”的战略,就业指导处及各系积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中介部门联系,邀请用人单位到学院洽谈校企合作和就业事宜,每年组织多场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依托学院培训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1+1+1”培养模式(1年理论学习、1年半工半读、1年顶岗实习及预就业),为毕业生就业积蓄能量和提升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极大地促进我院毕业生的有效就业,确保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尤其协议就业率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4、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全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
把毕业生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时刻为毕业生成长成才着想,关心关爱毕业生,发挥学院就业指导处和各系的作用,全力做好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信息传递、就业服务等工作,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为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技巧,学院积极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教育从入学开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教学中开设《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为强化各系的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和系(部)主任交流与探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系(部)的就业指导能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系(部)在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中的指导作用。
学院加强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思想保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毕业生就业合理定位;加强无形就业市场建设力度,总结经验,巩固原有就业市场并加以开发,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加强外联与沟通、与正规职介公司合作,保证毕业生就业的安全性与质量。
学院就业指导处开通就业信息网,与国家及省信息网联接,并收集大量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经过细致严格的审核后,把质量较高且与我院学生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发布。此外,就业指导处还建立了毕业生生源库、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及时对每年的就业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并按用人单位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用人单位进行选择。
5、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参军和专升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培养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毕业生创新创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加强毕业生预征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讲清讲透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报效祖国、立志参军,减少就业压力。
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历水平,成为高层次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升本省内统一考试,开通专升本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专本沟通和衔接”渠道,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服务,为毕业生提高学历和更好的就业创造条件。
创新就业思维和方法,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端人才,积极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变找企业就业为企业找毕业生就业、变毕业时安排就业为入学即就业的转变,以提升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为根本,以学校、家庭帮助为重点,以企业和社会订单需求为核心,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新路子,为学院毕业生成才成长和实现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确定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能力需求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能力体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仿真模拟岗位或顶岗培养高职专门人才。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门路,建立就业网络和就业基地,逐渐实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实行就业目标化管理,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二主干课程电动汽车结构与检修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电机结构与检修整车控制器结构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整车检测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检修汽车鉴定与评估汽车美容与装饰等答案来源于2021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三就业面向毕业后可到大型新能源汽车维修厂全国连锁新能源汽车保养修配站新能源汽车4店从事汽车维修保养工作全国各大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从事汽车总成安装及汽车检测等工作答案来源于2021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以德为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汽车生产及服务行业需要的掌握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维修相关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新能源汽车整车的检测故障维修等专业技能能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答案来源于2021年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1.分数线:新能源汽车技术为182;2.学费:新能源汽车技术(校本部)为6000;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校本部专业及学费学校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学费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校本部)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7。黑龙江省开设理科新能源汽车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17分(理科)。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0新能源汽车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新能源汽车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黑龙江生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82分(理科)。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能源汽车技术理科专科批A段普通类新能源汽车技术文科专科批A段普通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吉林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20分(理科)。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吉林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能源汽车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新能源汽车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黑龙江生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内蒙古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23分(理科)。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内蒙古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能源汽车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内蒙古新能源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25分(历史类)。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新能源汽车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能源汽车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河北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