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韩山师范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英语)(英语) | 2021 | 物理类 | -/548(本科批) | -/521(本科批)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英语)(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分互认项目) | 2021 | 物理类 | -/524(本科批) | -/521(本科批)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英语)(英语) | 2021 | 历史类 | -/547(本科批) | -/523(本科批)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英语)(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分互认项目) | 2021 | 历史类 | -/529(本科批) | -/523(本科批) |
| 英语(师范,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 | 2020 | 理科 | 552/502(本科批) | -/450(专科批) |
| 英语(师范) | 2020 | 文科 | 567/535(本科批) | -/476(专科批) |
| 英语(师范,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 | 2020 | 文科 | 534/525(本科批) | -/476(专科批) |
| 英语(师范)(外语: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分互认项目) | 2019 | 理科 | 522/481(本科批) | 446/417(专科批) |
| 英语(师范)(外语:英语) | 2019 | 文科 | 563/543(本科批) | 517/481(专科批) |
| 英语(师范)(外语: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学分互认项目) | 2019 | 文科 | 548/540(本科批) | 517/481(专科批) |
| 英语(师范) | 2018 | 文科 | 565/540(本科批) | -/0(专科批) |
| 英语(师范) | 2017 | 文科 | 531/511(本科二批) | 472/444(专科批) |
该专业学制四年,本科,由外语系开设。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对外英语教学及培训工作,具有初步研究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学分互认项目,采取“3+1”的培养模式,第一、二、三学年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习,语言水平达到西悉尼大学入学条件,第四学年赴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专业学习。成绩合格,毕业时将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西悉尼大学双本科文凭和双学士学位。第五学年可申请攻读西悉尼大学对外英语教学硕士(TESOL)或教学硕士(Master of Teaching)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 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 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主要英语国家的文 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 写、译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英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与海内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 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 研究的能力;
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与海外人士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学艺 术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的 精神、专业学科意识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英语语音学、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报刊选读、 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 践等。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应不低于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总量的40%,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学 时应占专业教育学时总量的35 010左右。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学习 和实践活动中。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 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五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英语(非定向)(外语语种英语;办学地点:广州花都校区)(语种要求:英语)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8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语种英语;办学地点:广州花都校区)(语种要求: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学分互认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 | 524 |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语种英语;办学地点:广州花都校区)(语种要求:英语) | 历史类 | 547 | |||
| 英语(非定向)(外语语种英语;办学地点:广州花都校区)(语种要求:英语)(中外人才培养实验班;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学分互认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 | 529 | ||||
| 广西 | 英语(师范)(5190元/年,在广州花都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2 |
| 安徽 | 英语(师范)(5190元/年)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70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技能娴熟,素质良好,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富有创新精神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的中等学校合格师资以及能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实践型”外语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阅读、报刊选读、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语法、英语写作、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英语教师综合能力、课堂与课外活动设计、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第二外语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根据《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要求,请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对照最新体检标准慎重报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1 |
| 商务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505 | ||||
| 小学英语教育(非定向)(办学地点:潮州师范分院) | 专科批 | 466 | |||
| 商务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潮州师范分院) | 441 | ||||
| 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根据《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要求,请报考师范类专业的考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对照最新体检标准慎重报考) | 历史类 | 本科批 | 523 | ||
| 商务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513 | ||||
| 小学英语教育(非定向)(办学地点:潮州师范分院) | 专科批 | 483 | |||
| 商务英语(非定向)(办学地点:潮州师范分院) | 468 | ||||
| 福建 | 英语(师范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2 |
| 河北 | 英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前身为1955年创办的广东教育行政学院,1960年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同年,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1970年停办,主体下放至肇庆地区新兴县,先后创办了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和肇庆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1982年被确定为省属成人师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开始举办成人师范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举办普通专科教育,1990至2008年举办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设有海珠、花都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35亩。设有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院系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机构,开设4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经济学等9个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成人在校生50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069人,其中专任教师714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89人,有博士学位教师2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17%。全校先后有30多人次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荣誉称号。有省督学3人;教育部校(园)长培训专家1人;“国培”计划国家专家库专家7人;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主持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学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学校以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已任,凸显教师教育特色。以学前教育和小学师资培养为重点,培养造就教育情怀深、专业基础实、实践技能强、信息素养高、发展潜力足的教师教育人才。在聚焦师范教育主业的同时,适度发展非师范教育,促进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培养“人格健全、文化知识广、专业基础实、职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带动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及教学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为“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我校被广州市职业能力培训指导中心评定为广州市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我校就业率均超过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
学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教育学、数学、生态学三个学科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近五年来(2016年-2020年),获省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6项,学校主持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项目407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部级245项;自然科学类项目160项,人文社科类项目247项。学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数量为378篇,CSSCI收录130余篇,SCI收录180篇,EI收录73篇,CPCI(ISTP)收录6篇;出版著作98部;获得专利共70项;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连续五届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连续2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2021年,学报全面改版为教育教学研究类期刊。
学校主动服务广东省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已建成3个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并与广州、汕头、佛山等地政府合作共建了9所附属学校;与广州市白云区合作成立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教育集团,是广东省内首个小初高全学段覆盖的乡村教育集团。在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尤其是薄弱学校快速优质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学校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师、校(园)长的培训任务,是教育部校长领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基地,广东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6个省级机构设在我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广东省80%以上的中小学校长在我校参加过校长培训,50%以上的骨干教师在我校进行过教师培训。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北安普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或合作办学协议,同时与西悉尼大学合作开展了“3+1”和“2+2”学分互认模式的联合办学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在国家教育现代化总体规划框架下,学校确立的新的奋斗目标是:2025年前后,力争完成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目标,实现办学层次新突破,把学校办成一所办学规模适当、学科专业布局合理、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到2035年,把学校建成一所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教师教育特色彰显、服务基础教育优势突出,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教师教育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2021年9月更新)
就业创业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保持“就业工作质量高、继续深造范围广、毕业生幸福感强”的良好态势。这说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比较好地契合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就业市场对我校培养的人才认可度一直维持在高位。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不断攀升
近年来学校以新师范建设为着力点,加大了对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力度和效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优势更明显,2018年,我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为94.2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学校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连续三年开展“精准就业”教师考编集训营,参与学生人数达2300余人。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质量都呈现良好的变化态势,2018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为小学教师(34.8%)、初中教师(20.2%),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珠三角地区。
二、毕业生继续深造院校的范围普遍较广
学校一直重视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程建设和规范化管理,通过指导大学生对学业和职业生涯的规划,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观念的更新,使其更加清晰、明确大学生活和职业目标。
我校2018年有应届本科毕业生2138人(师范生1510人,非师范生628人),2018届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为7.1%。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国内升学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延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
三、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成效凸显
自2016年起,我校连续两年选派学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精英海外研究课程”学习。2017年和2018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赢在广州”“众创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各类赛事和项目展演,斩获佳绩,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获得意向融资近百万,先后获得荣誉近40余项。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认定为“2017年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为树众创空间”获批为2017年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
近几年来,学校以“植双创基因,领发展航向”为工作导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与国际接轨,创新理念全新升级。学校自2014年起坚持给予入驻创业孵化窝的每支大学生创业团队2000元的资金支持,2018年开始对大学生印务室和Ikafe(爱咖啡)智能自助咖啡创业实践项目全面运营和指导,通过创业帮扶,商业模式创新,在加大投入和完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四、就业创业工作精准发力,毕业生幸福感增强
学校努力寻求实现提高就业质量和提升就业满意度“两大目标”任务,在提高就业率的同时,努力提高就业质量,在实现充分就业的同时,做到满意就业。
学校2016届、2017届和2018届本科毕业生的月收入水平分别为4883元、5290元、5426元,呈逐届上升的趋势,远超全省平均薪资位居前列。本科毕业生市场竞争力较强,薪资水平不断上升,就业满意度连续多年上升,毕业生幸福感稳步增强。
学校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为中小学教育机构(59.0%),如下表所示:
行业名称 |
2016届(%) |
2017届(%) |
2018届(%) |
中小学教育机构 |
54.8 |
58.8 |
59.0 |
教育辅助服务业 |
4.3 |
2.8 |
4.3 |
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 |
3.8 |
4.8 |
4.2 |
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 |
3.3 |
2.8 |
3.0 |
注:以上数据全部来源于麦可思-广东第二师范学院2018应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
学校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采取“奖、贷、助、补、勤” 等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承诺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去深造机会,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学校将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协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一)根据政府有关政策,设置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国家助学金(4000元/人、3000元/人、2000元/人)按困难程度评选,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校相关规定执行。
(二)学校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三)学校设置优秀学生海外研学项目奖学金,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色列等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师教育和英语能力提升研学课程。经过相关程序遴选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相应项目费用(学费、住宿费、交通费)50%的奖励;若是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全额奖励。
(四)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申请生源地贷款或校园地贷款。
(五)学校设立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工助学,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现有广州海珠校区和广州花都校区。
广州海珠校区地处广州市广州大道客村立交桥旁;广州花都校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天马河东面。
海珠校区地处广州市广州大道客村立交桥旁,珠江南岸,紧临广州新地标--广州新电视塔.
地铁三号线与地铁二号线换乘站客村站
公交车37 、204、83、206、882、178、197、184、131、53、139、14、大学城3号线等多路公交线

广州花都校区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天马河东面,圆玄道观向东200米。
乘车办法:到达花都区后,乘9路公共汽车(广州火车站北站至新华工业园),途经花都客运站、汽车总站,在行政学院站下车。
花都校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键另存下载)

花都校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右键另存下载)
广州花都校区乘车办法(下表)
参考乘车路线: |
参考票价 |
中山八路 237 |
11 |
市客运站 广州客运站—花都客运站快线 |
11 |
东圃客运站 615 |
14 |
机场路电车总站 恒通快车 |
10 |
机场路电车总站 523A |
10 |
天河客运站 广州-花都专线 |
14 |
芳村客运站 614 |
14 |
番禺北城车站 市桥直达专线-广州北站汽车客运站 |
20 |
|
|
坐以上路线到花都客运站(或者花都长途汽车客运站,)之后,转花都公汽 9 路(2元),到迎宾大道西下车即可! 523A 线在 新世纪广场 下车,也转乘花都公汽9路,到迎宾大道西下车。 如果坐火车到学校,请在广州火车北站(花都火车站)下车,然后转9路。 |
|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广东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享有“中国瓷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校园占地面积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
学校创立于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的“惠潮嘉师范学堂”,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元祐五年(1090年)的韩山书院,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1921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35年更名为省立韩山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韩山师范学校,1958年升格为韩山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升格为韩山师范学院,2008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勤教力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以及“爱国爱乡爱校的家国情怀、明道传道学道的师道精神、求是求真求正的学人品质、仁爱进取精诚的心灵境界”的韩师人特质,凸显“扎根粤东,传承潮州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校友遍布海内外,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邹鲁、著名哲学家陈唯实、国际摄影大师陈复礼、旅港爱国实业家陈伟南、马来西亚实业家林进华、泰国实业家陈汉士、台湾地区著名书法教育家陈其铨等。特别是为广东及周边省份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及其他各类人才,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设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64个本科招生专业(含大类),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3个,通过IEET认证专业7个,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大学生实训基地28个,省级示范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8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学校面向全国19个省(区)和港澳台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2338人。近年来还与云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广州大学、深圳大学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开设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学前教育、烹饪工艺与营养等共17个专业,在校生4191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03%和32.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22%。同时,还聘请陈平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顾问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及学科带头人。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手拉壶大师谢华、陶瓷雕塑大师吴维潮、潮州菜大师方树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校任教,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现有多功能信息化图书馆1座,面积近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207.89万册,电子图书114.32万册。学校是“中国潮州菜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陶瓷材料、食品科学与技术)建设依托单位;拥有广东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首批广东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省社科联研究基地、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校共建平台(广东省科技厅一事一议项目)等19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粤东分析测试中心、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科研平台、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研发中心、先进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4个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科研平台;有粤东乡村振兴研究所、“韩派名师工程”研究基地、潮汕旅游文化与规划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粤东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0个校级(院级)科研平台。
学校重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三年来,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比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00多项,省级奖励1400多项。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德国、俄罗斯、乌克兰等12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3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国际化水平和对外影响力。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开放性”办学定位,以广东高等教育“冲补强”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为契机,以体制机制创新促学校改革发展,以高层次人才建设补学科短板,以一流学科建设助推师范教育,以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一流专业建设促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聚焦“党建、新师范、新工科、新文科和潮州文化”, 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优势凸显、创新服务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特色精品美丽的高水平师范学院。
(资料数据截至2021年12月)

开设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三二分段培养的大学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1所大学。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三二分段培养的大学及专业学校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学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

开设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协同培养的大学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1所大学。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协同培养的大学及专业学校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学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与韩山

开设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五年制的大学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等1所大学。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学院三二分段培养)五年制的大学及专业学校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学费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与韩山师范

五培养及管理办法1第二学士学位学制为两年全日制学习纳入高校学籍管理系统2第二学士学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原则上不安排专业实习3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按现行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管理办法颁发毕业证书上将注明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名称学习时间等内容学位证书上将标识第二学士学位字样4凡在修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达到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要求的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达不到毕业要求的不再延长学习时间亦不实行留级制度可发结业证书对退学学生我校可发肄业证书或写实性学习证明5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学生按当年应届生身份派遣并办理相关就业手续学生如中途退学对于以应届毕业

2020年韩山师范学院第二学士学位招生简章培养及管理办法

学前教育(不招色盲色弱)(与韩国韩国光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校本部)/专业代码:040106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在河北、广东等2个省市开设学前教育(不招色盲色弱)(与韩国韩国光州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

食品质量与安全(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招色盲色弱)(“4+0”试点专业实验班,四年均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具体培养模式请查看学校网站)(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代码:082702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在广东等1个省市开设食品质量

电子信息工程(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2+2”试点专业实验班,具体培养模式请查看学校网站)(第二学年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学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代码:080701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在广东等1个省市开设电子信息工程(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食品科学与工程(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招色盲色弱)(“2+2”试点专业实验班,具体培养模式请查看学校网站)(第二学年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学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专业代码:082701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在广东等1个省市开设食品科学与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2+2”试点专业实验班,具体培养模式请查看学校网站)(第二学年韩山师范学院,第四学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代码:080714T韩山师范学院2022年在广东等1个省市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