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衢州学院和西藏农牧学院哪个环境工程专业好(环境工程专业西藏农院和衢院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3 21:43:31 解决时间:2022-12-16 16:41

满意答案

衢州学院和西藏农牧学院哪个环境工程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衢州学院和西藏农牧学院各排行榜,环境工程专业的分数线,环境工程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衢州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浙江录取分数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环境工程2021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5592257
2020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56683461
2019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56585773
2017综合平行录取二段普通类54681778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西藏农牧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 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具有从 事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 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 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识,学习工程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等工 艺及工程的设计方法,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环境监测技术;

3.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设计及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 力、工程实践及工程综合、自学能力等基本能力;

4.熟悉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

5.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前沿、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环境保 护产业发展的需求,了解清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了解环境保护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污 染控制设施运营及管理;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化工与制药工程、生物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环境监测、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导论(32学时)、环境监测(48学时)、环境工程微 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程原理(64学时)、水处理工程(80学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 64 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64学时)、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 制(32学时)、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32学时)。

示例二(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学(32学时)、环境工程微生物学(48学时)、环境工 程原理(48学时)、土壤学(32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大气污染控制工程(32学时)、固体废 弃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64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影响评 价(32学时)。

示例三(按每16学时折合1学分):环境工程原理(96学时)、环境监测(32学时)、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32学时)、环境化学(32学时)、化学反应工程(48学时)、水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96学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32学时)、物理性污染控制(32学时)、环境 影响评价(32学时)、环境规划与管理(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水污染工程课程设计、大气 污染控制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化学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 境生物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 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西藏农牧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甘肃环境工程理科本科二批K段普通类367
陕西环境工程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01
云南环境工程理科本科二批及预科普通类459
四川环境工程(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62
重庆环境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89
山东环境工程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70
安徽环境工程(336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34
辽宁环境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394
河北环境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
衢州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工学   门类:环境与安全类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测量实习、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习、水力学实验、微生物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处理实验、空气污染控制实验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衢州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浙江环境工程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55
四川环境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7
广西环境工程(5500元/年)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28
江西环境工程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4
安徽环境工程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9
辽宁环境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434
西藏农牧学院
380
软科(综合)
323
校友会(综合)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69.8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0.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14人、本科生6631人、专科生46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9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人),专任教师397人,生师比17.7: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71人,占43.1%;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31人,占69.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6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6人。

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国家级“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于2020年获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作物、藏猪、藏药材、食品加工4个科研方向,4个科研大团队联合攻关。“十三五”以来,有625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到位经费22081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经费1089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56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20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实现了全区高校在国际最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多元转化。积极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为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与2家公司签订技术转让、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合同。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和《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市建立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将为西藏藏猪种质资源永久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万名专家服务基层等各类培训80余班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次、农牧民7810人次。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西藏高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各获二等奖一项。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我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比较优势)、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绿色、高效、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成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衢州学院
384
软科(综合)
464
校友会(综合)
636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2015年获批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被列为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院校。学校获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省高校平安校园、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学校坐落于素有“南孔圣地”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校园占地863亩,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学院(部),开设涉及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29个,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近8000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78门,入选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专业1个。校舍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3万余册。设有附属学校教育集团1个。

近年来,学校立足“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发展定位,致力于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员工700人,专任教师5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1人。柔性引进院士团队2个、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引才计划”人才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22人次,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8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人选1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人选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省“钱江人才计划”D类项目择优资助人员1人 ,市拔尖人才8人(含青年2人),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计划)”228人次,市级重点创新团队4个,“双师双能”型教师320余人。

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科竞赛累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600余项,其中全国三等奖以上奖项460余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22名,获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和省众创空间,累计成功孵化创业项目51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近五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实现五连升,2021届达22.5%。根据武书连2021年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排行榜,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本科新生质量等级E+到毕业生质量等级C的显著提升,进步程度居全省高校第一名。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与美国、乌克兰、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企业共同完成成班建制的南非留学生培养项目。“南孔文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累计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获省级“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115项。

科研创新逐步增强。拥有“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个。获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和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师均外来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7万元。目前,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服务社会成效彰显。强化“融入衢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连续举办服务发展大会,实施服务区域发展专项行动,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等开放融合平台。开展“双走进、双服务、双促进”活动,与市委人才办、企业共建77家博士工作站和19家博士创新站。推进与浙大衢州“两院”、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和绿色金融研究院的共建共享,借力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西南政法大学等的赋能升级,牵头联合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和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助推衢州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

学校将紧扣“抓改革、增动能、促升级”的主基调,聚焦“1455”战略任务,奋力打造城市发展的名片、省际高校的名牌、产教融合的名校,力争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讯地址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九华北大道78号
  中专 2022-12-16 16:41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互联网金融和环境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衢州学院互联网金融和环境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和环境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互联网金融就业前景和环境工程就业前景,互联网金融专业介绍和环境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互联网金融和环境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互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湖南工程学院哪个好?学生宿舍环境好吗?周边环境怎么样?

    2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湖北工程学院哪个好?资助政策有哪些?周边环境怎么样?

    3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徐州工程学院哪个好?周边环境怎么样? 资助政策有哪些?

    4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哪个好?周边环境怎么样? 学生宿舍环境好吗?

    5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哪个好?录取办法?周边环境怎么样?

    6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哪个好?毕业生就业如何?食堂环境什么样?

    7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哪个好?学生宿舍环境好吗?资助政策有哪些?

    8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新疆工程学院哪个好?学生宿舍环境好吗?招生咨询联系办式?

    9楼

  • 中专学校

    衢州学院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哪个好?周边环境怎么样? 招生咨询联系办式?

    10楼

相关阅读